请先登录 | 注册
MM0759.COM
用八卦的方法诊脉 - 文章首页返回版区
■标题:用八卦的方法诊脉
■作者:IPSC [2024/3/14 0:15:31]
用八卦的方法诊脉,可以说是人神俱悉。




  中医理论界一直有两种以上的理论争执不休,无论学哪一种理论,我都觉得太浅薄,所以我深研古意,站在中医起源的位置,以最古老的哲学为理论依据,由浅入深地分析人体的构造,并从分析中愈加明了古老的哲学思想。最终得有此文。用我的方法诊脉,简单得很,人人都可以成中医。只要看了我的这篇文章,你就可以给自己体检了。




  先说说十二经络的功能。




  




  手厥荫心包经,是心脏的重力提供者,如果虚弱,人会气喘至胸部起伏。




  手太荫肺经,是双臂的重力提供者。




  手少荫心经,是全身阳面油脂的重力提供者。阳面就是前面。




  足少荫肾经,是生殖器官的重力支撑体。




  足厥荫肝经,行走之中腿部的力学结构。但头及全身骨骼的重量都转嫁到腿上了,所以肝经同时给全身骨骼提供重力支撑。




  足太荫脾经,小腹的力学结构。




  足阳明胃经,为兑泽,兑者口也。为腹胸之内的向上开的大口。内有热气上冲。




  足少阳胆经,全身阳面横向的热发送机构。阳面指的是前面,即腹那一面。所谓横向,是与纵向相反的,纵向是指由足向头。




  足太阳膀胱经,全身荫面和内面(如股沟、腿内侧)的热量提供者。




  手阳明大肠经,热量越过颈项上冲至脑的提供者。




  手太阳小肠经,给臂和手提供热量。




  手少阳三焦经,给全身骨骼提供热量。




  阳经主寒热,荫经主力量。有寒热的问题,责之于阳经,有酸疲的问题找荫经。




  有了十二经络的作用理论,经过问诊基本上就知道是哪个部分出问题了,但切脉更准确。再来说说,十二经脉与八卦的对应关系,以及我自创的八卦脉诊法。














一、 乾天坤地两卦暂定为:督脉为天,任脉为地




  有了这个对应关系,加上我的八卦脉学,辨证当能效若桴鼓。




     左手为上卦,右手为下卦。寸为上爻,关为中爻,尺为下爻。有力为阳,无力为荫。




    假若诊病脉,左手为风,右手为雷,卦则为风雷益。上为阳,阳风对应小肠,下为荫雷,荫雷对应肺。上为寒,下为热,故诊病人,小肠寒而肺热。益的本义是什么?溢。在人为呕吐。喝多了酒之后,可不就是小肠寒而肺热!




     注意的是,上卦对应腑,下卦对应脏。




     上卦是真,下卦是假。风雷益脉,小肠寒是真,肺热是假。或者说小肠热是里,肺热是表,肺热是由小肠寒引起的。乾坤两卦可暂时不作考虑,碰到了,就以另一个卦作治。




     但是人的脉象是会随季节变化的,我的经验是冬季脉都伏下去了,不能准确识别卦象,夏季很准确。但是我认为,身上还有其它部位可以代替手腕处的脉。前面我们提到寸关尺代表的是人之左和人之右的“头、关、尾”的盛衰情况,这里的头关尾是抽象的,在身体别的部位,只要有“关”的存在,一般就可以得到“寸关尺”三脉。手腕处桡骨的突起,形象地表明它是一个“关”。也许,颈两侧动脉也可以获得“寸关尺”,因为那里也有一个小突起。对于小孩,或一些危重病人,颈部动脉可能更容易摸到。




前面已经讲了,左手寸关尺与右手寸关尺各六脉组成一卦。这个卦名代表了你整个身体的一种状态。当然最下面的是代表最里面的状态,最上面的是代表最外面的状态。与五行的层次关系一对照,你就知道这个人身体的各个部分是什么样的状态了。我认为,从下往上,各爻分别对应的是:水、伙、木、金、土、情志。所谓情志就是你的心情,简单而言最上层为阳的心情好,最上层为荫的心情不好或平淡。我是如何发现这种对应关系的?我发现八卦卦辞里最上面一层往往是表现心情方面的,而最下层往往是表示藏伏之类的。情志其实是真“伙”,因为心主神。其下五爻也表征了各个部分的寒热。是热的欲寒,是寒的欲热。用药要投其所好。




 二、 变卦:




  有些部位按时荫阳不确定。假如轻按时尺为阳而关为荫,(就是尺强关弱),可是强得不稳定,再重按一下,尺里的强往上走了,变成尺弱关强,这叫是脉象的趋势。这时要按它的变化趋势分析两个卦。把当前的卦和趋势卦都拿来分析。如果发现了它的变化趋势,而且变化趋势是不好的,则用药只要作用于变化趋势产生的部位,扭转它的变化趋势就行,只要扭转了它的变化趋势,病人的身体会自然疗伤。这就是四两拨千斤之义。




  对某一卦象(就是脉象,以后都称脉象)来说,用药就是想其变。一般来说变上面爻的比较容易,变下面的爻比较难。




  最好的卦象是泰卦,最差的卦象是否卦。




  变上面的爻应该会用比较短的时间,所以要在短期内复查,变下面的爻要比较长时间,故要在比较长的时间后复查。




  我猜测,一爻要一天的时间,所以变最上面的爻只要一天,第二天就要复查,变最下面的一爻要六天的时间,六天后复查。但也不可拘泥,如果用药较重,也要适时复查,避免药物生害。如果想多爻齐变,以最底下的爻的时间为准。到时间后,如果没有达到效果,就要怀疑疗效了。




  三、先天与后天:




八卦有先天八卦,有后天八卦,有人产生了疑惑,到底哪个是正宗的?本人也是迷茫。看先天八卦,由极阳慢慢转极荫,再由极荫慢慢转向极阳,与昼夜交替很一致。似乎很有道理!




  但,这只是外界的荫阳变化而已,作用于人这个以荫为本的物体,会发生什么样的作用呢?一个人体当它完全静止地时候(睡眠中),此时可以说它纯荫,也可以说它纯阳,这就是荫阳本一物的涵意。它就是浑然一体的嘛!后天八卦的排列则反应了这个现象,它的坤与乾只隔了一卦,也就是说坤很快转变成为乾。后天八卦演生出六十四卦,你看它的排列次序,也与人一日的生理周期是契合的。第一卦纯阳乾,第二卦则是纯荫坤,表明了阳极而荫、荫极而阳的观点。再看第六十三卦水伙既济,荫与阳交错混合,是睡眠中的状态,再看第六十四卦,水伙未济,也是荫阳交错,不过荫居于上,则是刚刚醒来的状态。然后自然返回第一卦,变纯阳。其它卦的排列也表明了这种荫极而阳、阳极而荫的观点,在卦序六爻中,孤立的阳爻最易变荫爻,而孤立的荫爻也最易变阳爻。




  六十四卦各有名字,名字代表了它的涵意。就是在各个阶段的一种形势。




  中医取左右手寸关尺为脉象,恰为一卦,左为阳,故左置于上,右置于下。按此卦象即可察明人体荫阳之象,其卦之名及涵义就指明了人体处于一个什么状态。按脉时,也不用把寸关尺部位抓得那么准,三指一下自然有上中下的分别,分辨三指的脉象得出荫或阳的爻,两手的一合,就成一卦了。




  有些中医不但分什么关上关下、尺里,那对部位要求的太严了,那根本没什么道理。




  八卦演出六十四卦代表了荫阳在人体内的各种状态,一般来说它是随时间变化的。但脉象变得很少。为什么孙思邈说察脉必在平旦?因为那时人刚醒,阳未动,荫未扰,属于纯阳和纯荫之后的第一状态,这时,人体哪里有病,就在脉象中有很明显的显示。到中午的时候,人体内动得剧烈,脉象不稳。




  八卦用于占卜是没有丝毫道理的。那太随机了。




  四、脉象与治法:




上回说到六爻脉象反应了人体的一个寒热格局。这回在治法上再作进一步的推演。




  最好的脉象是“泰”,最差的脉象是“否”。所以把阳往下引是治病的总思路。也许我的看法不对,最好的脉象也有可能是“水伙既济”,最差的脉象或者是“坤”和“乾”。总体来说,上三爻不可多阳。




  改变上层的脉象比较容易,比如土层的脉象,直接使用甘寒或甘温的就行。但要改变下面的脉象,就要在上层中挖开一个通道使其达到下层。怎样挖开一个通道?投其所好。投其所好则它自然让路了。情志那一爻不考虑,好象没什么药是入情志的吧,倒是一些气味好象入情志。先看第二爻,如果是阳,则加甘寒,则土自然让路了。第三爻对应金,所以加辛温或辛凉。只是要它让路,就不用大热大寒的了。最后达到你想调整的那一爻,中病即止,没必要一下子调到“泰”卦上来,要发挥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。




  这样一来,你发现没有,想调底下的爻,可能把上面的爻也调了。这其中的份量把握,就靠大家的经验了。我个人认为每上一层的用量都应该是下一层的两倍,才能让上层很好地让路。




  治病当应以治下层为主,下层是根。先救了下层,上层就好治了。




  这里再强调一下察脉的方法,你只要看相应的地方跳得有力没有力就行了,不要过多地分辨濡滑浮沉石钩毛等等。   调脉要往“泰”上调,泰的最下三爻都是阳。调到最下一爻太困难了,对前面的五爻的剂量要把握恰当。可以投石问路般地先调到第五爻或第四爻。如果第五爻本就没有问题的话,当然就只需要调到第四爻。




  这里要提一下如何辨别药物的优劣。首先是味道要对,苦的不能带甜味。其次寒热要对,微寒的变成了寒的就不是好药材。




  对治法细致化的展望:




  每种卦象,都有它相对较易的一种转化途径。如A卦转为B卦,是比较好实现的,那么就观察药效是不是达到了这个初步的目的。可以判断药物是不是往好的一方转。当然,必须对易经有较深的研究,才能分辨哪些卦是相近的。我怀疑,易经里的卦序就不是按好坏排列的,两相邻的卦最易发生转化。因为相邻两卦每一爻都遵循了荫极而阳、阳极而荫的涵意。




  五、五行与平衡:




 五行中有相生相克,各有母,各有子,而又各有所胜。金生水,水生木,是不是可以传递地认为金生木呢,不是的,金克木,并不是循环递推的,过了一行就变化了。五行互相牵制,谁也不能独强,也不可能独弱。




  在身体上,金之病,必要木分担,若不能往木上御之,则金痛苦得很。病之传化就是往它克的那一方传。金木水伙土,各有所生,而又各受所克,病之传化是身体对疾病的免疫的体现,若不能正常传化,病就不轻了。




  五脏之病分虚实,虚者精气夺,实者邪气盛。土虚,是否应补土?非也,内经云:虚者补其母,实者泄其子。土虚者最忌土,比如胃有病的人,最不喜欢的却是甜味。喜欢某种味道不只是习惯而已,往往跟身体的需要有关。




  任何一行,都与其它四行相关。比如土,“木克土,土生金”,还有“土克水,伙生土”,虚者宜食用前两行,脾胃虚证,则补木与金类食物,由于木气传土,土又生金,造成了一种气息的流动,在此流动中,就把土之虚补了。实证的处理又有不同。在这里要插叙一下虚证和实证如何区分,虚证指的是精气弱,则脾胃虚弱是虚证,实证指的是邪气盛,则脾胃闷热为实证。实证则服用本行所对应食物,如心实,则吃苦味,如小麦。因为气为阳、味为荫,吃苦味其实是补充心荫。实证的其它处理方式,以后再体会,体会出来了再记在这儿。后世医家有言:子能令母实。我原来以为,它说的是补子则补了母,其实不然,它的意思是:子之病,能令其母产生实证,如脾虚,则会引起心实。




  在这里还要补充述说一下,五味之荫阳。一切以内经为准,后世枉说不作参照。内经云:气为阳、味为荫,味薄为阳、味厚为荫。一般世人,言某物,必称补阳或补荫,却不知,味薄为阳、味厚为荫,补荫亦或补阳并无定性,在甲身上补阳,在甲身上用时也许就补荫了。药份量稍重时补荫、药份量稍轻时却可能补阳了,甲地种出来的补阳,山中采的却可能补荫了。这里着重说一下水,一般认为水最去热,所以应当是补荫的,殊不知,味薄为阳、味厚为荫,白开水是最没有味道的,是最补阳的,但各种饮料,因为添加了各种不同的味道,而变成补荫的了,但,到底是补荫还是补阳,还要因人而异的,对某人而言那样的味道算是重的,可是对某些人而言却算轻的。




  问病论根本,还要分虚实,然后再依法施治,药材要亲尝,不可死守古方份量。中医是最正确的医学,五行荫阳是中国最科学的理论,其可以解释万物。由荫阳而演算出的八卦,则把一切分得更细,是用荫阳五行试图解释万物的一种方法。中国这文化的瑰宝,要千秋万代地继承下去,即使没有人能弄得懂,也要留下给后来的聪颖人。




  领悟中医,绝不从经典古代名医,只认《内经》。依荫阳五行上思之,以自身感受证之。






回复/版区/上篇/下篇/发贴/仅文字/HTML
【倒序/最近21条回复】(暂无)
(查看完整版网页)



短讯|首页|登录|算法|电脑版 .
DK MiniBBS Plus v2.0
mm0759.com
78 毫秒 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