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先登录 | 注册 |
MM0759.COM |
■标题:关于潜水时的“气”你知道多少? |
■作者:IPSC [2018/9/12 2:23:11] 常看到新手潜水的帖子说“背着氧气瓶”下海, 其实这是不对的。 绝大多数的休闲潜水者所背的气瓶内是压缩空气, 氮气、氧气的比例近似79:21。 经过一定训练的潜水者可以采用高氧空气, GUE组织的标准配比是Nitrox 32, 也就是在空气中加入氧气(或者用另外的方法进行富集), 最后氧气占32%。 超过30米以上的技术潜水则需要添加氦气, GUE休闲潜水标准配比为Triox 30/30, 也就是氦气和氧气各占30%,余下气体为氮气, 技术潜水的氧气浓度等于或低于21%, 这些配比都需要根据下潜深度和时间进行计算和改变, 只有在某些安全停留过程中,才会暂时采用纯氧呼吸。 为什么要用到这么多这么复杂的气体配比呢? 因为各种气体对人体的影响在高压下都会产生变化。 水下每10米,压力大约增加一个大气压, 即使是最简单的空气, 其两种主要组分都可能对潜水员造成危险。 高压下的氮气溶入体内, 除了因上升过快不及排出而造成众所周知的潜水病以外, 在过大深度下(一般在超过30米深度/4个大气压后发生,但也有较大的个体差别)会造成氮醉(nitrogen narcosis), 表现如同醉酒,会产生头晕眼花、反应缓慢、失去判断力等状况。 而高压下的氧气,如果呼吸时间太长, 则会造成氧中毒(oxygen toxicity), 分为中枢神经系统氧中毒及肺部的氧中毒。 人体,尤其是大脑, 不但非常神奇,还存在巨大的个体差异。 就算是人们了解最深的潜水病, 也还有几种不同的解释机理, 所以不同的潜水组织建议采用不同的减压方式来避免潜水病发生。 至于氮醉的机理, 至今也只是揣测氮气进入神经细胞的细胞膜, 会造成神经信号传导失效。 具体如何失效,目前比较流行的有两种说法: 一是氮气造成了细胞膜体积的变化,影响到离子通道的开合; 二是惰性气体(包括氮气)分子与蛋白质之间因分子间作用力产生非化学的连接(non-chemical bonding),从而影响蛋白质功能。 醉人的还不光是氮气, 几乎除了氦气之外的所有气体, 如果过量吸入都会有醉(narcosis)的效果, 包括氧气和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。 氧气的效果与氮气几乎相当, 而二氧化碳的效果高于这二者许多倍。 在通常的呼吸气体配比中, 氧气的比例都低于氮气,因此只需要考虑氮醉。 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浓度一般也不会高到使效果超过氮醉; 但在紧急情况下,如果人体过量运作, 积累过多二氧化碳来不及排出, 就可能产生醉(narcosis)的效果, 因此潜水教程都会一再强调动作要有控制, 有节奏,不能惊慌,尽量避免剧烈动作。 前面说过,在超过30米深后氮醉的可能性就很大, 因此较深的技术潜水都会添加氦气来避免这个问题(同时也可以降低上升时所需的减压时间)。 但是氦气很贵,一只添加氦气的气瓶要上百美金; 另一方面,吸入氦气后,人说话的声音会变得很可笑, 如果有技术潜水或者尝试吸入过氦气的小伙伴, 可以留言给大家分享一下经验和经历。 【回复/版区/上篇/下篇/发贴/仅文字/HTML】 |
【倒序/最近21条回复】(暂无) |
(查看完整版网页) |
短讯|首页|登录|算法|电脑版 . DK MiniBBS Plus v2.0 mm0759.com 78 毫秒 . |